您在这里:

挺进以千兆宽带为代表的空间征途、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时间征途

在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上海具有特殊示范带动作用。其流其向,其重其轻,备受瞩目。这其中,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上海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看来,推进信息化重要而紧迫:首先,信息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上海的先进制造业须臾离不开信息技术;其次,信息技术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剂”,建设健康中国,发展康养产业,增进公众福祉,信息技术大有可为;第三,信息技术是智能社会的“推进器”,万物互联互通,抢占产业制高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

中国电信海光缆船驶离上海母港,执行G20峰会保障任务 费锋摄影

“顺风而呼,其声益彰;顺势而为,其事可成。”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订了推进“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显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电信以“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为新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速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助推“互联网+”与相关行业的紧密融合,推动高清视频、电子支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向政府、企业、家庭等客户提供高品质、端到端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坐标下,中国电信的舞台宽广而长远。

“倍增器”,有力有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近年来,在中央有力决策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中国电信与中央及上海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紧密高效合作,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在产品智能化、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营销网络化等方面,努力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了竞争力的持续有效提升,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器”作用。

据介绍,此次中国电信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订的《推进“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已经是双方第四次开展战略合作。相比以往,此次战略合作制定了五年的战略合作内容,契合国家、工信部和上海“十三五“规划,更好服务地区发展。同时,建设千兆城市,进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到2018年率先实现千兆普及,未来五年率先实现5G商用。

中国电信积极贯彻“宽带中国”国家战略,接应《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在上海全市的深度覆盖,积极落实提速降费,将上海建设成为网速快、体验佳的宽带城市。力争到2018年末全面实现千兆光网全面覆盖,主流光网用户普遍实现千兆接入、下载实际速率突破百兆。持续优化升级移动网络,到2017年末,移动通信室外基站突破1.2万个,到2020年末达到1.5万个,优先在上海商用5G移动通信业务。无线宽带接入点(WLANAP)到2017年末提升至7.5万个,2020年末形成10万个以上的规模,积极支持上海公益无线局域网i-Shanghai项目规模部署、深度覆盖和提升速率,提高用户使用感知,探索创新合作模式。率先在上海试点取消移动漫游费,推进携号转网,加大视频网站合作力度降低流量费用,让用户总体通信费用支出显著降低。

同时,中国电信积极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圈,结合企业转型优势,发挥信息服务运营商特点,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服务社会治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未来将协助政府为市民提供涵盖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学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一体化服务。如发挥中国电信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优势,帮助医疗机构部署各类医疗信息化应用,协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积极打造公共课程MOOCs云平台,使市民可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随时学习等。

“上海注重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是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中国电信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制造业主要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与生物医药制造业六大行业组成。分析这六大行业的情况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要求具备非常高的制造核心技术,特别是从上海制造业与互联网业发展现状等角度来看,上海在进行融合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所谓“美德模式”,而应重视在宏观层面将我国部分领先的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变革结合起来。这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要义所在。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电信围绕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协助上海产业转型。如,积极开展关键领域的新型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和云数据中心(C-IDC)建设等,探索建设低时延国际金融交易专线、工业智能网络和工业云平台、面向双创企业的一体化ICT创业及办公环境、面向旅游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等,这次挂牌的“中国电信制造行业信息化应用(上海)基地”,就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重要举措。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致力于中国IT产业发展,借助精品网络资源,定位于电信与IT产业融合的ICT服务商形象(即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为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应用集成服务。

按照上海既定的“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目标,上海将以价值链为核心,集聚重点领域、产业链重点环节,更加注重围绕“小、精、尖”打造核心竞争力。“小”是不以量产规模、全产业和全产业链发展为追求目标;“精”是焦聚重点领域、产业链重点节环,拥有核心掌控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尖”是掌控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品牌,增强对外、对市场的影响力。

当前,制造业在上海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上海坚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发展的底线。上海制造业转型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但也呈现出两头“真空期”的弊端,即原重点行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呈现减弱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长起来,从而导致制造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上海坚持服务业增长与制造业增长协调发展的底线。过去30多年中,上海经济发展既表现为总量规模的扩张,也呈现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信息技术发展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国际大都市做强制造业,是在全球技术革新和经济格局重塑过程中形成的,其实质是发展以高新技术推进的高端、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的现代化、高级化和清洁化中寻找增长点。

中国电信接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在上海设立“中国电信制造行业信息化应用(上海)基地”。据悉,该基地将依托上海先进制造业高地示范效应以及中国电信的基础设施优势,加快在上海临港等地区建设工业智能网络和工业云等基础设施,推进生产现场互联互通、上下产业智能协作,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域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协作平台,提升制造企业在设计、生产、仓储、物流、营销、客服等各环节的运营效率,帮助制造企业竞争能级提升。同时,进一步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等多主体的合作运营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谋求跨越式发展,推动基地公司化改制,有效带动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这就决定了,上海将深化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产业改造,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围绕个性化、柔性化、订制化等消费新特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供应链技术等在机械、纺织、运输、贸易等传统行业的应用,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强调,我们在相关领域和环节将长袖善舞。

上海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在“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高端产业策源”重大任务中,提出构筑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高地、支撑智慧服务发展、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健康产业能级四个创新主题,力争相关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这意味着,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新领军者”的中国电信,其每一步举措都将备受关注。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必将驱动产业迎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在这些“风口”技术上进行战略布局,以期在未来5到10年成为先行者。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机器人、高端医疗设备等,既体现了上海的优势所在,也适时切中现代产业和技术研发的“风口”热点,为上海在智能制造、健康产业等领域培育领袖型产业和企业提供了机遇。“我们,就是要在领袖型产业里成为领袖型企业。”

“稳定剂”,和谐圆融

科技发展的一大宗旨,是让群众在民生福祉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在健康保障方面,上海相关规划提出,发展精准医学与个性化医疗,旨在实现疾病预警、治疗、评估、康复等各环节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为患者在分子层面上找到适合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同时,针对健康老年化的需求,建立适用于超大城市的老龄人口健康监测及疾病预防、诊治技术体系,形成老龄化疾病的诊疗及救治规范,提高老龄化疾病控制率,提升老龄人口的身心健康水平。

健康产业,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称为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上海在健康产业上具有科技、人才、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拥有较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也有较发达的城市信息化服务体系。

上海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抓住健康产业的技术“风口”,重点从高端医疗设备、创新药物、移动医疗三方面推动健康服务发展,将为市民足不出“沪(户)”,享受到具有“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快检测、快诊断、快康复”等特色的健康监测与服务提供保障,加快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中心和国际临床医疗服务中心。

近年来,中国电信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型技术,致力于重点突破医疗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市民医疗服务感知,降低医疗总体费用,助力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建设,相关领域的努力收效颇丰。比如,正在筹建的中国电信医疗影像云服务中心,助力上海全市跨医院的医疗拍片互认、共享,支持专家组协同看片诊断。

中国电信拥有强大的、高品质的云网一体资源,云网资源能力布局为“2+8+X”,即南北两大核心、全国范围内八大区域、下沉到城市边的源节点,由单点覆盖升级为区域覆盖,构建20msIT生活圈。结合云网资源,利用互联网新型技术,建设中国电信医疗影像云平台。中国电信医疗影像云平台与国内外多家PACS厂商适配对接,为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大量医疗影像数据提供低成本、高安全可靠的云存储服务,支持PB级海量影像数据管理;支持全影像数据的采集,包括CT、MR、DR、MG、DSA、超声、病理、心电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提供影像流化服务。

基于影像数据云存储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云归档、医疗影像云应用,成为突出的亮点之一。医疗影像云归档是指影像数据的归档管理,支持Pb级的海量影像云归档,支持各种医疗影像数据的采集,不论其来自设备还是PACS系统。

“我们采用这种前置机到云端的流化服务,不论各种带宽,我们都能满足应用的要求。针对医疗机构影像数据存储量大、调阅维护困难等问题,实现云端归档存储、多点容灾备份、多点数据共享,解决医疗机构影像数据存储难、共享难等问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区域医疗影像云带来共享与协作,成为另一个亮点。

“我们通过区域影像的云中心连接下面的基层医院,从它的设备或小型工作站直接连到云中心,由影像中心的上级医院或者区域诊断中心的影像医生进行诊断。我们会提供一个诊断系统、报告系统、也会提供患者惟一编号的信息管理、远程诊断流程管理、远程会诊流程管理。”该负责人表示,区域医疗影像云可接入卫计委、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影像远程诊断会诊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影像中心,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影像数据共享;实现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报告审核,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多方医疗机构的影像会诊支持;开展远程阅片和教学服务,让医疗机构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速提高业务素质。”

“推进器”,增挡提速

“十二五”以来,上海城市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已有14条地铁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548公里,日均客流逾1000万;高层建筑数量增加到3.1万余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近600幢;拥有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国家会展中心等超大型综合体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更多的越江隧道通车运行。这些建设发展都对城市安全运行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电信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推进“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中国电信将加快上海区域4G/5G、光网、互联网国际出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网络和宽带网络全市深度覆盖,积极落实提速降费,让用户总体通信费用支出显著降低。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将对上海的国民经济具有倍增、催化和优化作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上海打造以创新为重要驱动、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国际经济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接应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战略,面向全市双创园区,中国电信将推进基于区域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云节点LSN(Local Service Node)理念的云网融合统一平台,提升双创园区服务能级,带动上海地区ICT产业链发展。该平台将专业电信服务及应用延伸到用户桌面,为双创企业提供以租代建、按需扩展、即开即用、通信及IT服务一体化服务。使创业创新者无需单独建设和开发信息化网络系统,无需设立专门的IT及网络管理员,大幅降低信息化运营成本。以一家中型企业为例,原本130余万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成本将下降至每年3万以内。目前已为40余家企业提供LSN服务,预计年底将增加到近百家。2017年,计划率先覆盖漕河泾、张江和杨浦双创孵化基地,2020年扩大至各类园区。

另外,中国电信充分发挥在沪创新业务运营单元、研究机构、创投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综合优势,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孵化、合作运营、产业基金各个方面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这其中,中国电信运用4G、5G网络+智能手机+车载OBD模块+电子车牌+电子站牌+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等,加快各类交通主体的智能连接和互动,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提高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

“高效便捷出行是城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和重要标志。要实现高密度居住人口的宜居宜业目标,无论是建筑宜居、交通便捷出行、能源供给,还是引用水安全保障,都离不开技术支撑。高效便捷出行是城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和重要标志。目前,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饱和,新建道路设施的代价越来越大,发展智能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达到负荷临界点时的必然选择。”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高效便捷出行,大数据驱动与车联网技术已成为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共识,中国电信将围绕长三角城市群及上海超大城市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的发展需求,在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智慧服务和交通设施智能化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任务,有效保障交通服务的可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推进接驳换乘无缝化、资讯分享实时化,提升上海道路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出行者在路网中不必要的延误,使居民出行更安全、更环保、更便捷、更精准、更舒适。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通信网络在经历了几十年快速发展之后,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人与人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而物与物、物与人的通信及上层应用这种物联网的基本发展需求正涌现出来。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遇。目前,中国电信已将物联网业务作为其战略性基础业务,制定了相关战略规划,并明确了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角色定位和近期发展策略。

中国电信从集团到省到地市,无不将物联网业务视为未来3~5年内的核心业务。今年用于物联网业务发展的补贴金额高达2亿元人民币,基础通信资费也有较大比例下降。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作为全国物联网业务的研发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作为全国物联网业务的集约平台中心和支撑中心;从业务推广、产品创新、集约运营三个维度全面的推进物联网业务。

针对今年中国电信物联网战略布局,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作为上海地区的主导运营商,已经建立了物联网中心全力推进物联网业务发展。据了解,中国电信在基础设施上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以云计算技术为手段,形成可管理、弹性化的基础资源服务;二是持续加强4G网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覆盖,尤其是中国电信原用于2G的800M重耕到4G后,将进一步提升网络能力,提供更多可用的接入服务。面对交通行业信息化大市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聚焦于人、车、路、环境这四大交通主体,围绕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监控、运输组织与管理、收费与支付、车联网、交通信息服务、大数据应用、网络信息安全七个领域进行布局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表示,随着物联网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运营商从中获得的收益将逐步显现并提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会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聚集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为转型开拓新的增长点,未来的物联网业务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值得一提的是,5G标准架构下的物联网,将以NB-IoT和LTE-eMTC为基础。NB-IoT标准核心协议历经2年多的研究已全部完成,预期2017年开始进入商业化运营。目前,中国电信在积极跟进NB-IoT技术发展,并今年正式立项对NB-IoT关键技术、终端和业务开展研发。在技术与标准研究方面,一直跟进标准化进展,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室验证测试,预计9月份进行终端能力实验室验证测试、覆盖及容量的仿真与测试验证及现场试验。在终端与平台研发方面,着重业务需求及应用场景研究、终端产业链合作研发、业务平台合作研发。

NB-IoT的先发应用领域主要有三类:一是抄表,水电燃气热力之类,国内将达3亿~4亿量级。二是与消费者相关的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伴随窄带物联网的发展,技术提升以及成本降低,将提供更多信息,产生更多数据,催生更多的服务。三是智慧城市,将实现高价值的、有特色的定制化连接。

我们不妨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观察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千兆宽带为代表的空间征途,正向星辰大海挺进;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时间征途,正向民族复兴迈步。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脚步从未停息,始终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瞻望前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能力持续提升,精气昂扬奋发。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继往开来的道路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面向未来,永不止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转自中国发展网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