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近期出台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呈现的碎片化现象,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需要走向系统集成融合。”
智慧城市需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当前智慧城市热潮正劲,据单志广粗略统计,全国有597个城市提出了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试点或规划。
回顾过去8年的智慧城市的探索,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智慧城市有很多的愿景,但是体验还是非常不足的。之所以智慧城市成效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碎片化的问题,智能化不够的问题,以及过去的信息孤岛没有融合的问题。
碎片化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因为不同的智慧项目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来实现。
要应对碎片化,就要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衔接在一起。光靠政府的作用还不能完成拼图,主要还是应该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实现跨界合作,既包括IT企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可以跨界合作,实现智慧项目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智慧的本质还是要源自于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硬骨头,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多部门将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除了业界倡议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界融合,在政府层面,则在推进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2016年、2018年的工作分工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近期出台,同时相应的对于地方的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也会展开。
以评价指标为引导,凝聚建设共识,明确建设重点,摸清建设现状,引导建设方向,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层级的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样板。
另外,国家标准委也在着手研究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介绍,国家标准委将不断地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政务云、大数据运用、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系统的标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