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警惕智慧城市建设常见的四大误区

一、常见误区

  1. 速成论。速成论者认为智慧城市创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就设置大量的项目,希望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快速建成智慧城市。
  2. 完美论。完美论者认为智慧城市是高大上的工作,是一种理想状态,必须研究透了,形成了非常详细的顶层设计,才能开始创建。
  3. 无关论。    无关论者认为智慧城市创建与本部门的工作无关,本部门的工作已经做的很好,很智慧了,不需要参与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4. 外包论。    外包论者认为找一个好的技术支撑单位就可以把智慧城市建成了,将所有项目交给该公司规划和建设。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智慧城市创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生服务,企业的着眼点是自己利润最大化,容易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大量与城市正常运行相关的核心数据一旦泄露将产生重大安全问题;三是单独一个公司的各方面能力都有限,完全依赖容易造成技术壁垒、技术狭隘和违法行为。

二、创建建议

在全世界都没有弄清楚智慧城市的本质之前,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急躁,放慢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政策,引导发展方向。

虽然我们未看到智慧城市的庐山面目,但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创建工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应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项目的实施程序。

(2)统筹组织,开发共性内容。

共性内容包括技术本身以及相关的标准两个方面,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发。在标准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应牵头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为地方创建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建设造成将来数据整合难的问题,同时大多数地方城市也没有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标准制定应与前期试点创建相结合,将做法成熟、可推广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制定成标准。

(3)立足实际,反映城市特色。

地方城市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仔细梳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摸清本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优势条件,既考虑城镇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又要结合地方富有特色的内容,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视角进行功能定位,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战略规划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一方面突破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突出城市的特色。

(4)改革机制,合理利用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共财政投资是重要途径之一,但还远远不够;另一个是各行业数据封闭,信息孤岛较多。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破冰行动涉及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研究探索政府主导行为中可以向市场放开的部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研究推广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和运营模式;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促进各部门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转自智慧安防网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