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地方必须“对表”顶层设计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和国家标准委还共同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明确今年将首次组织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这次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来自于正规军的“一统天下”,评价指标改变了以往一些地方建设智慧城市重硬件的导向,超一半的评价内容围绕在惠民服务、市民体验。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附带一定的引导与方向性质,改变了分割治理,各自为政的状况。
当然,智慧城市的不智慧,这一切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导致的。国内很少有团队坚持做基础理论研究,大凡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类型、模式、标准和框架,多是从西方“拿来主义”,最多添加点学者的个人体会,最多根据具体实际的需要,就拿出了各种战略、规划及行动方案来。
城市在于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梦想、有意义”的文明生活方式,地方的顶层设计,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气质”。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听取专家与群众的意见,观察社会的反应,甚至到国外去考察,从而进行讨论与座谈,都是必经过程。
地方的顶层设计,必须由政府主导,但是方案制定完备后,除开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外,应该将交通、文化、旅游、教育、学校、医院等方案公开公布,进行招标,并对投标的企业进行审核。当然,在这之前,可以事先做好“意见”,让大众提看法与监督,其中多与有关专家开会交流,听取多方意见,最后由人大立法,尤其是大项目要通过人大委员会批准进行,明确分工与合作,禁止暗箱操作。
转自中国发展网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