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个智慧城市,有方向了吗
从民生开始
电器提前自动开启、停车场出入自动识别、餐饮健身APP查询,再到零距离虚拟养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智慧城市生活,向我们展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在民生领域开展惠民服务。
智慧城市应该从民生开始,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智慧城市对他们生活悄然发生的作用。
日本老龄化发展特别快,大约四分之一老人独居,如何帮助老人走完最后一段路?日本40万名邮递员是真正可以深入到独居老人生活之中的唯一渠道,IBM与日本邮政公司合作,用iPad等工具,掌握老人吃药、看病、量血压、冰箱食物储存、发生危急情况等动态,为老人提供及时的服务或扶持。
北京海淀建立了“卫生云”平台,打通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部分三级医院,可让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影像、检验检测、公共卫生等医疗数据实现共享,并且通过手机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该平台一期预计今年9月上线。
留住创新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企业家。在智慧城市的创新过程中,怎样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无论是本土企业家还是国际企业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智慧城市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欧洲注重低碳环保,美国注重利用大数据创造商业机会,日本注重综合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问题,创新必须紧紧地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而目前的创新抓手应该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智慧城市的创新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国内对于技术和数据的系统性应用,二是需要在纵向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城市人口老龄化,年轻人都到北上广深去了,创新力量不够。如何激发活力?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人才留在本地,是关键所在。 (节选)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