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中国网评:“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城市数量已由193个增加到653个,2014年GDP排名前50的城市经济总量即占全国GDP的5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可见,城市不但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心,也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和动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会议还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同时,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即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会议强调的“五个统筹”,从城市结构、环节、动力、布局、主体15个层面为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开出了“药方”,也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和推动力。

“智慧城市”建设是助推中国经济的核心要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联动机制,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到“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本次会议已将建设中心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高效城市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城市群规划、城市定位、地下管廊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乡一体化都将成为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点。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这些家庭将从住房、工作、医疗、教育、消费、人才等各方面带动创业、就业和科技创新,并有力拉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引领。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近55%,城市人口数量也从1.7亿增至7.5亿,而随着每年2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将有力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人称农民工进城将加大农村空心化率,但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人口转移一方面会为城市发展带来发内需动力,一方面还将促进农村城镇化、耕地面积增长和农业现代化。“乡愁”的情感纽带,也将助推扶贫攻坚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智慧城市”建设是民之所需,国之所倚。“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的标签本应该是整洁、便捷、文明、和谐,不过,改革开放37年来,我们发现诸如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盲目发展等“城市病”已经越来越制约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大拆大建导致的房产积压也为中国金融安全带来风险。中国现代化进程首先考验的正是“智慧城市”建设,这也为城市依法规划、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月前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即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是为依法治市和依法城市规划、建设、决策、管理搭建起框架,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理念将让城市更富饶、宜居、文明、和谐。

国际经济协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这将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长期、快速发展阶段,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将向都市圈发展,深圳、苏州、青岛等经济发达城市将率先向现代化迈向,区域、产业引领作用更加突显,并最终由这些智慧城市引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13亿人民共享伟大复兴的成果。

 

中国网-传媒经济 2015.12.24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