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第五届(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为了更好地把握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动态、分享建设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打开发展新思路,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在总结前四届中国智慧城市评估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展开了”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对151个城市进行长达半年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希望通过定量分析我国的城市”智慧化”程度,更好地掌舵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增强智慧城市建设信心,帮助城市明确自身建设情况,找出差距,优化决策,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本届智慧城市评估最优秀城市包括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已连续几年成为全国前十名,领跑全国智慧城市建设。

(一)国家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智慧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国家陆续出台新技术、产业、标准和人才等相关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以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 益民服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重要策略,均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建设内容;2015年09月,财政部出台《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智慧城市融资模式;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通信及信息设备运维考试管理中心(ICT)启动”智慧城市专项技术人才培训考试认证”项目,旨在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此外,国家今年还针对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信息产业、互联网金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监管等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为智慧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二)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初现,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本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的评估范围进一步扩大,由2014年的100个城市增加到151个,涵盖国内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及115个地市级城市,基本显示了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本次评估总分105分(加分项5分),各城市平均得分为40.05分,与2014年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有所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整体得分呈现为”纺锤型”结构,获得较高和较低分的城市数量均较少,获得30-50分区间的城市占多数,其中得分在上游水平的城市数量较少,中等及偏下得分的城市占比较大,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还不高,各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各领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

本届智慧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经济、智慧人群、保障措施六个部分,涵盖了智慧城市主要建设要素,基本代表了我国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发展水平。通过对151个城市六个评估指标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智慧基础设施(46.92%)与保障体系(46%)的得分率相对领先,智慧人群(44.7%)与智慧管理(40.55%)的得分率次之,智慧经济(31.4%)和智慧服务(28.15%)得分率最低。与2014年相比,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所提升,说明我国今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各领域均有所发展与突破,但就整体趋势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究其原因,智慧基础设施与保障措施起步早、投入高,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领域;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化普及,现代人的信息化素养逐步提升,总体来看,智慧人群的指标得分较高;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新型政府的建设,地方政府加大对电子政务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投资力度,各城市的智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智慧经济与智慧服务等领域起步较晚、涉及面广、需要融合更多的创新理念,整体得分不高。

(四)中西部智慧城市建设迎头赶上,但区域发展仍有差异

通过对七大区域151个参评城市的评估,了解到智慧城市建设区域差异较大。华南与华东地区平均得分率分别为43.66%和42.63%,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引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华中、华北地区紧跟其后,而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平均成绩相对较低,得分率分别为30.73%、30.12%和32.66%,智慧城市建设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沿海到内陆,在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状递减格局。此外,各省平均得分也基本符合东中西递减规律,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其中广东、浙江省得分超过50分,福建、江苏、山东等省均高于40分;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属于第二梯队,成绩略低于东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省形成第三梯队,青海、西藏得分较低,形成第四梯队。

(五)智慧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但离散趋势较为明显

本届参评城市遍布全国各地,经济实力与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不一,对反映我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科学的评估意义。根据评估结果,各项指标得分差距明显,通过极差、均值、四分位差等参数进行检验,发现绝大部分指标的两极差距严重,离散趋势明显。从一级指标来看,智慧基础设施与智慧管理两项指标的内部差距最为突出,离散趋势明显;从二级指标来看,政府在线服务水平、社会化民生服务水平、数据开放服务水平等指标的两极分化情况较为突出,而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四分位差为3.6)、社会化媒体参与度(四分位差为1.9)、社会化民生服务(四分位差为4)等指标的离散趋势尤为明显,这说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内部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六)城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落地实施力度有待提升

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今年的指标体系融入了大量的创新因子,通过考察城市的关键技术、运营模式、服务方式的创新,更好的了解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水平。根据评估结果,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性技术的探索持续进展,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但目前的技术体系仍是基于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研发设计,不能够支撑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技术路径,因此技术体系的创新紧跟城市发展需求。服务模式的创新则更多体现在服务媒介和服务内容上,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与新技术的结合,更加重视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目前许多政府管理与城市服务实现了形式的创新,但并没有实现高效、快捷、人性化的服务创新的本质。

 

国脉智慧城市网 2015.11.30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