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通”提速 智慧物流迎发展机遇
“互联网+流通”是推动流通革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
按照常务会议部署,“互联网+流通”行动具体措施将包括: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推动传统商业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等。
今年的“互联网+流通”推进工作将重点扶持实体商业企业全渠道经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快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并将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试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已经给商品流通带来深刻变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
而尤为决策层所看重的是“互联网+流通”所能带来的降本增效效应。
以物流业为例,实现“互联网+”之后,物流成本约可降低40%。
围绕人、车、货,给实体公路港配上信息指挥系统、安全诚信系统等软件,公路港所在区域工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40%,服务于生产端的互联网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供应链协作是路径
在流通业的产业链条上,“物流”始终是商品流通的基础,“商流”与“物流”的对接不畅,往往造成成本难降,而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也被视作亟待突破的流通“硬瓶颈”。
物流公司缺现代化接单系统。物流公司接单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方式上,舍不得花钱做系统,‘先赚钱不花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来一个电话、直接接单,有关系就能接到订单,现在是系统,所以现在物流公司缺乏现代化接单系统。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冷链环节也是必须打通的瓶颈关节。
而要实现“商流+物流+互联网”的“降本增效”效应,供应链协作是路径之一。
成本降低绝对不能靠一味压缩物流商生存空间获得,反而是要和物流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彼此之间真正的供应链协作,加强响应,优化运输路线,提高配送效能。
(节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16.4.7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