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应着眼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创新

根据美国、欧盟和西班牙等智慧城市权威机构的测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尚未进入先进行列。

总体上,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硬件投入,缺少市民沟通参与;建设模式单一,对经济成本和后期商业模式思考探索不足;将关联性不大的建设项目归为智慧城市,增加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质疑;工程建设和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关联得不够紧密,投资经济性思维不足;对于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和培育智慧产业的智慧顶层设计和实施部署力度不够;与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承和生态文明衔接互动不足;坚持信息安全、部门间信息孤岛局面改善水平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渠道、机制和水平有待提高;智慧城市行业协同创新的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智库体系,并且在公共角度思考、规划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识创新的能力较为薄弱。并且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第一,行业协同创新严重不足,缺乏致力于引领行业变革的主体。第二,存在“大而全、难落地、难运营”等,方案宏大作用微弱。第三,方案无法打动城市管理者、无法引起共鸣和助力城市发展。第四,运营缺乏跨界研究,难以市场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应用等。

发展智慧城市要实,智慧城市是兼顾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是服务目标与解决问题的协同体。首先是面向现实解决问题:一是有效缓解直至解决“城市病”。二是通过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三是优化、高效化均衡化公共品服务,比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

智慧城市服务城市管理的关键路径建议

1促进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管理的融合。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体系的全面应用。3 智慧技术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运行模式、管理方法、执法机制创新。4 基于智慧技术构建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公众满意评测机制。5 借鉴国外城市先进应急管理和反恐经验完善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6 以智慧技术应用强化以“公众参与”等为特征的多元化共治格局的实现。

智慧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的关键路径建议

1基于智慧技术研究社会转型期城市社会问题防范与解决,促进社会稳定。2基于智慧技术构建外来(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认同融入理论及其实现路径。3基于大数据平台研究城市权力空间结构与居民社会关系响应机制与调控方法。4基于智慧技术研究城市用地性质的社会学评估与不同稳态的社会城市用地结构。5 基于智慧技术建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现代性及其衰败预警机制。

“十三五”智慧城市提质增效的八个关键路径

1行业智库先行,建立长效机制,牵引交流合作。2智慧产城融合,形成规模效应,构建经济引擎。3多元金融组合,配套政策激励,夯实合作根基。4深化部际合作,推行国际试点,构建创新引擎。5支持市场主体,合理开放领域,促进信息消费。6兼顾战略民生,开发适宜方案,实现智慧应用。7锁定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改善城镇功能。8服务全球治理,构建智慧网络,增强城市韧性。                                   (节选)

 

新华网 2016.5.3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