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中国制造“十三五”成型 智能制造领多个规划跟进
担纲 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
今年,“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中国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也随后成立,预示着制造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政策黄金期。“中国制造2025”作为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规划,事实上已经对“十三五”期间的制造业促进政策作出了布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通过其他政策进一步优化整体环境,为制造业全面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近期的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完成编制工作,进一步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而另据此前陆续发布的“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等多项政策,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将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政策思路。
智能制造是“十三五”期间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划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智能制造将改变我国制造业粗放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段,参与的是较低层次、研发与创新含量较低、增值率较低的国际分工。今后我国制造业要向微笑曲线两端中高收入价值环节延伸,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和竞争。这就要求我国制造业以更具效率的生产方式,生产和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而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推进制造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符合我国对制造业的既定目标。
除了智能制造外,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的各项政策也将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一大主题。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工作安排,包括“双创”、互联网、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在内的多个“十三五”规划都将陆续出台,这些规划将从多个方面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业内人士还预计,在优化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一系列完善市场、投资,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十三五”规划也将陆续出台。黄群慧表示,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这就需要政府构建“市场友好型”的各类政策,以完善市场制度、补充市场不足、增进市场机能。产业政策手段需要以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行为为主转向通过培育市场机制间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在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形成独特的核心能力。 (节选)
中国日报网 2015.10.20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