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中国涌现“智慧养老”新业态

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应对、承接提出了新要求。面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多地试水探索“智慧养老”,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智慧养老的新业态渐成趋势。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400万,低收入贫困老人2300万。

目前在中国正在兴起的“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维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

“虚拟养老院”是在“智慧养老”背景下较早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方式,苏州市沧浪区使用了这一模式。经过多年完善,通过话务中心与家庭走访结合,可为“虚拟养老院”的老人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应急救助六大类53项服务。

与此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智慧养老”的重要工具。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养老领域实现功能的最大发挥。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测量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数据,同时监测老人外出的活动情况,对于老人突然摔倒,也有一定的预警功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养老将成为推动中国养老产业未来的中坚力量。

此外,“智慧养老”还将触角深入到养老地产中。今年9月中旬,中福老龄产业开发(天津)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天河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三方,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签订合作协议。它们将以全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支撑,建设“互联网+”下的智慧养老项目。

业内人士还指出,“智慧养老”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仍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目前国内整体上“智慧养老”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而且,在“互联网+”刺激下,产业发展存在一定无序性,市场发展集中度较弱。

还有专家表示,“智能养老”不只是养老方式上的技术革命,更是产业和社会革新。要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注重技术与产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尤其是依靠创新驱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研究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可以社会普惠的制度,应搭上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实现快速发展,惠及民生。                                       (节选)

 

新华网 2015.10.22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