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约4万亿元 与国外尚有差距

截至2015年9月,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但根据美国、欧盟等智慧城市权威机构的测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尚未进入先进行列。

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约4万亿元

据悉,自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以来,可持续城镇化和城市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交通压力,城市建设模式迫切需要转型。《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将智慧城市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当前住建部、科技部等在全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约277个智慧城市(区、县、镇)试点工作。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估计在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潜力将在“十三五”集中释放。

建设水平未进入先进行列,与国外差距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国际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具体说,目前我国宽带排名世界75位,物联网传输刚起步,相关法律、标准规范相对滞后,技术创新与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建设均居世界前列。

总体上,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硬件投入,缺少市民沟通参与;将关联性不大的建设项目归为智慧城市,增加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质疑;对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和培育智慧产业的智慧顶层设计、实施部署力度不够;智慧城市行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引领性的智库体系,在公共角度思考、规划以及提供智慧城市知识的创新能力较薄弱。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提出了多个城市概念和发展规划,但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与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承、生态文明衔接互动不足。这也体现在数据接口上。一些试点城市强调构建数据库、平台、网络等,但城市发展太快,当一个大数据平台刚建设好,但已过时,连接口都找不到了。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结合创建任务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在几十亿到上百亿元,投入大但效果不显著,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在国外,建设智慧城市是充分考虑到经济成本、后期商业模式,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智慧城市定位为“智慧型战略新型产业的培育和有机生长绿色低碳城市形态的合体”。将智慧城市作为经济引擎来打造,才可能避免智慧城市创建流于表面、成效不足和缺乏市场活力。

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开始较早,应加大引进其生态智慧技术、示范项目等;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属稳健和安全型投资行为,应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今天,打造升级版智慧城市,使之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节选)

中国测控网 2015.12.8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