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政策解读
《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
《总体方案》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为推进路径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及城市全面感知工程。第四部分为智慧城市社会管理,重点推进政务共享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政府数据开放、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16项内容建设,提高政府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第五部分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开展医疗健康、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养老关怀等12项以民生为核心的智慧化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转变。第六部分为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智能物流、大数据产业、物联网产业和北斗产业集聚发展。第七部分为网络信息安全,着力提升重庆整体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第八部分为保障措施,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开展。
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意义和目标?
《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G/4G/WLAN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传感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其中路灯感知覆盖率90%,社会公共区域视频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重要隧道、桥梁等感知覆盖率100%。城市运行更加高效,其中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等近30个应用示范工程投入使用并面向全市提供智慧化的信息服务。基本建成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智慧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国内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并形成智能响应、绿色低碳、便民高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2、如何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按“平台先行、行业示范、分建共享、集中服务”的推进路径,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工作,最终实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平台先行,即先行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行业示范,即选择基础较好、需求强烈的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分建共享,即市级部门各司其职,按职能分工开展本行业智慧专项建设,建设成果需在全市共享。集中服务,即建设成果逐步实现集中化管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序开放与服务。
3、智慧城市建设将带给市民哪些便利?
《总体方案》再次强调了建设以医疗健康、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养老关怀、就业帮扶、交通出行、文化传播、旅游便民、气象预报、智慧社区、智慧商圈等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化体系,打造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目的在于为市民提供高效、高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受。比如,今后大家出行将更加方便,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视便可以掌握道路拥堵情况、停车场使用情况等;养老服务将更加高效,通过与医院建立的远程健康监测,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各大医院提供的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及关怀服务。随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不断深入,市民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得到满足。 (节选)
中国重庆 2015.9.24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