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美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及应用状况

美国智能交通的雏形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电子路径导向系统(ERGS),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交通部门研究的PATHFINDER系统获得成功;

1990年,美国运输部成立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IVHS)组织;

1991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即:ISTEA,其目的就在于要发展一个经济有效、环境上完善的国家综合地面运输系统,以便能够高效率地运送人员和货物,为美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提供基础;

1992年,由美国运输部、联邦顾问委员会和美国智能协会制订了一项美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计划。在对ITS的发展规划中,美国非常重视ITS即将形成的巨大市场,对ITS的服务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又深远的研究。其实施战略是通过实现面向21世纪的公路交通智能化,以便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中的各种问题。

1995年3月美国运输部正式出版公布了”国家ITS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ITS的7大领域(即基本系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即子系统)。根据美国的ITS项目规划,并确定了到2005年的年度开发计划。从2000年到2011年,美国准备投资2000亿美元构造全国的ITS。并已在洛杉矶等地开发了实用ITS。在洛杉矶市的自动交通检测和控制中心(ATSAC),计算机系统监控全市的交通状况和系统自身性能;道路上埋设的感应线圈可检测车辆的车速,车流量及道路占用情况,并可在一秒钟内实时修改数据;交通信号可由计算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或人为干涉;关键路段和重点地区配有摄像机,以实时观察路段的交通情况。据统计,ATSAC系统的运行平均减少出行者12%的出行时间,32%的交叉路口耽误和30%的不必要停车。在不增加道路投资的前提下,该ITS十分明显地提高了路网交通效率,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及环境污染。

2014年2月美拟强制推广车际通讯,打开智能交通增长空间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3日宣布,将制定措施要求全美新上路的汽车和其他小型车辆安装车对车通信系统。据称,这种车间通信技术将能预防多达80%的交通事故。从交通控制到车际通讯,智能交通领域有望迎来跳跃式发展。

2014年12月,美国交通运输部针对”互联汽车”项目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将在2015年1月15日之前或15日当天全面启动互联汽车项目的第一发展阶段。互联汽车项目的第一发展阶段是指概念车的研发阶段。针对互联汽车项目的概念车研发阶段,美国交通运输部还推出了相应的发展纲要。美国交通运输部主导的互联汽车项目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概念车发展阶段、设计制造测试阶段、维护和运营阶段。美国交通运输部表示,互联汽车项目合约的唯一考量标准就是第一阶段的表现。只有顺利通过第一阶段并获得一定荣誉的合约竞争者才有资格继续竞争第二、第三阶段的发展合约。其中第一阶段的发展周期预计将不会超过12个月的时间。

另外,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关于互联汽车的研发项目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准备工作,其中就包括针对互联汽车而开展的系统设计文件存档以及超过24辆的互联汽车应用原型机车辆等等。同时,美国交通运输部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市对互联汽车项目的安全驾驶功能进行了测试工作。其中互联汽车安全驾驶功能主要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汽车事故的数量来提高道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测试测得了车辆和与车辆之间通信安全应用的潜农业基于互联汽车的研究结果,美国交通运输部互联汽车项目正在寻找一种可以同时利用新形式的互联汽车和移动设备数据的互联交通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道路交通系统的性能,提升以性能表现为发展指标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应用状况:目前ITS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也较先进。美国ITS应用在车辆安全系统(占51%)、电子收费(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占28%)、导航定位系统(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占14%)方面发展较快。美国在智能公共交通领域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车队管理、公交出行信息、电子收费3和交通需求管理技术等四大系统及多个子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

 

国脉智慧城市网 2015.7.14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