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望今年发布
工业机器人所需的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
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 第一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
虽然我国已是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自主品牌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我国既要有市场,也要使国产装备制造业迅速跟进,实现双赢。
而2015年工信部将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便是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此引导行业发展。规划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成。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将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强机器人在重点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
“机器人十三五” 强调顶层设计
据悉,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此外,今年工信部还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
而除了工业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规划》还对其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例如,《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2013年至2016年估计会有2200万个人/家用机器人得到销售。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估计为1550万台,销售额达56亿美元。而随着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场。 (节选)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2015.7.29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