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召开“智慧商圈大数据应用场景”专题讨论会
2016年3月11日上午智慧商圈大数据应用场景讨论会于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王伟主持,会议围绕着如何在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建设有助商圈繁荣的“智慧商圈”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交流探讨。
王副秘书长首先邀请参会企业商圈代表发表了各自观点。黄浦区智慧商圈的代表丁勤惠对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算法以及数据收集平台作出了分析,他指出,单是简单的收集和展现数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是需要一种算法,即利用数据通过此算法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次还说明了数据维度需要多样性,若是数据源被垄断在大公司,而自身只能获取小维度的数据,那样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越打通,之后的价值是几何倍的增长。随后上海上投商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楼俊芳提出其看法,强调了在智慧商圈的运营中至关重要的是运维,以及应该把大数据和所做的智慧运营平台最后和资本挂钩。紧接着猫酷由大悦城和百盛优客的案例引出了导流资本的概念,第一指出线下引流需要丰富而吸引人的互联网内容,群众基础是将线上客流引向线下的首要条件,第二说明了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步骤:采集和分配,并且在发言最后说明了数据完整的意义。
期间多方对于数据的不完整性和确保完整性的同时带来的隐私问题进行了正反两面的探讨。
在经过各方面对于线上线下客流转化和其带来的收益问题的激烈讨论后,用友科技网络在说明了用户行为数据的重要性之后,又提出了数据池-数据黑盒的想法,由于个人数据的敏感性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数据泄露的风险性,其设想为保护数据安全性,可以在交易层面之下建立数据池,“在这个池子里运算,把大家的思想放在这个池子里面,然后我们把结果从这个池子里抽出来,而不是再去关注个人”。其在之后的发言中进一步阐明了数据与运营的结合关系,并以羽绒服销售应景的例子详细的解释了数据融入运营之后为销售带来的巨大利益。
上海商学院在技术方面对于数据做出了总结性的陈词:一、数据包含显性和隐形两种属性;二、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它能从隐形转化多少到显性数据;三、所讨论的数据的采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需求的呈现,需求的实现,需求的引导和控制。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矛盾是,如何将个体行为的数据转化为群体行为的数据,用群体行为的数据去指导个体行为的数据,这里面数据的应用深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来源于很多的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论是运营,营销还是广告策划等等。其希望能在定义智慧商圈之后,能将智慧商圈的内在结构在多层次上剖析出来,来更好地使用大小数据,使需求得到呈现,以及引导需求的目的。
在讨论最后,促进会副秘书长陆奭怡对于会议做了总结,肯定了会议的收获,表示虽然参会各方的出发点不同,但无论是商业逻辑还是技术逻辑,都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并且很多很多的传统商业是期待新的技术给他们新的机会,两方面相辅相成,才会更有机会有发展空间。其在对于智慧商圈的进步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发表了对于通过搭建整个交易平台作为契机来使商业与技术两方面产生化学反应的希望,不止各走各路,而是协同发展,为智慧商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公开。必填字段已标注 (*)
您必须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